一、什麼是 GPA
作為量化學業表現的指標,GPA 簡單來說就是所有成績的平均值,對申請高中、大學,甚至研究所都非常重要。
在美國高中中,最常見的是 4.0 制的 GPA 演算法。這種演算法會將你的各科字母成績(如 A/B/C 等)換算成 0.0 到 4.0 的分數,其中 4.0 為最高。不過,也有些學校會使用 5.0 或 4.5 制的 GPA,下文將會說明這些制度的用途與差異。
College Board 提供了一份成績換算表,能夠將字母成績(從 A+ 到 F)以及百分制成績(100 分到 65 分以下)轉換為 4.0 制的 GPA 分數:
字母成績 | 百分制成績 | 4.0 制分數 |
---|---|---|
A+ | 97-100 | 4.0 |
A | 93-96 | 4.0 |
A- | 90-92 | 3.7 |
B+ | 87-89 | 3.3 |
B | 83-86 | 3.0 |
B- | 80-82 | 2.7 |
C+ | 77-79 | 2.3 |
C | 73-76 | 2.0 |
C- | 70-72 | 1.7 |
D+ | 67-69 | 1.3 |
D | 65-66 | 1.0 |
E/F | Below 65 | 0.0 |
二、非加權 GPA vs. 加權 GPA
你可能聽過,高中 GPA 可分為「非加權」(Unweighted)和「加權」(Weighted)兩種算法,這在有修習榮譽課程(Honor)或大學先修課程(AP)時尤其常見。
1、非加權 GPA
學校通常使用 4.0 制來計算非加權 GPA。這種算法只計算所有課程的平均成績,不論課程的難易度,每位學生的非加權 GPA 都依相同標準計算。計算步驟如下:
- 將每科的字母成績換算為 4.0 制對應分數(例如 D=1.0,詳細換算請參考前文表格)
- 將所有課程的 GPA 分數加總
- 用總分除以課程總數,即可得出非加權 GPA
至於非加權 GPA 是否「合格」,取決於你想申請的學校。若目標是藤校,學生通常需要達到 3.8 以上,這代表你大多數的成績需在 A- 至 A+ 的區間。以西岸名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(UC Berkeley)為例,其新生的非加權 GPA 平均落在 3.86 至 4.00 之間。若你有幾門課拿了 B、B+ 或 B-,那麼你在其他課程中就必須拿到 A 才有機會維持 3.8 以上的 GPA。
2、加權 GPA
在非加權 GPA 的計算中,課程難度並不列入考量。例如:你選了全數的進階課程但成績為 B+,你的 GPA 可能只有 3.3;而另一位同學選擇普通課程並全拿 A,則 GPA 可達 4.0。為了修正這種情況,「加權 GPA」便應運而生,讓選擇高難度課程並表現良好的學生能獲得額外加分。
各校對加權 GPA 的計算法略有不同,最常見的是採用 4.5 或 5.0 制(其中 5.0 為美國學校系統的最高值)。若要準確計算,建議向學校的升學顧問或教務單位索取專屬的換算標準表。
雖然大學招生單位通常會將所有 GPA 統一換算為標準的 4.0 制,以便公平比較申請者,但他們在審核時,仍會重視學生所選修課程的難度。因此,選擇越多 AP/進階課程並取得好成績,會讓你的申請在招生委員眼中更具競爭力。以下是一組 GPA 加權換算的示例:
字母成績 | 榮譽課程 GPA | AP 課程 GPA |
A+ | 4.5 | 5.0 |
A | 4.5 | 5.0 |
A- | 4.2 | 4.7 |
B+ | 3.8 | 4.3 |
B | 3.5 | 4.0 |
B- | 3.2 | 3.7 |
C+ | 2.8 | 3.3 |
C | 2.5 | 3.0 |
C- | 2.2 | 2.7 |
D+ | 1.8 | 2.3 |
D | 1.5 | 2.0 |
E/F | 0 | 0 |
三、學期 GPA vs. 累積 GPA
「學期 GPA」(Semester GPA)與「累積 GPA」(Cumulative GPA)的差別相對容易理解。學期 GPA 反映的是你在單一學期的學業表現,而累積 GPA 則是整個就學期間所有成績的整體平均。
學期 GPA 的計算方式是:將當學期所有課程的成績轉換為 GPA 分數,總和後再除以該學期的課程總數。例如,如果你在秋季學期修了 4 門課,且全部拿到 B,那麼你的學期 GPA 就是 3.0。
累積 GPA 的計算方式是:將你整個高中階段(或其他求學階段)所有課程的 GPA 分數加總後,除以總課程數。這個數據會隨著每一學期修習新課程而不斷變動。舉例來說,若你完成了兩年高中課程,那麼你的累積 GPA 就是四個學期 GPA 的平均值。相較於學期 GPA,累積 GPA 在申請大學時更為關鍵,因為它代表你從高中入學以來整體的學業表現。不過,在校期間仍要同時關注兩者,以便掌握當下的學習狀況,進而制定合適的學習計畫。
四、年級排名(Class Rank)
學校會將同年級所有學生的 GPA 做比較,從而決定每位學生在年級中的排名。這通常每學期(或每學季)會更新一次,具體頻率取決於學校的學期制度。
年級排名可能基於非加權 GPA、加權 GPA,或兩者綜合評定,這項排名會直接出現在你申請大學時所需的官方成績單上。舉例來說,如果你的高三年級共有 500 人,而你排第 100 名,學校可能會在成績單上標示「第 100 名」、「第 80 百分位」或「年級前 20%」。這裡的「80 百分位」代表你的成績超過 80% 的同年級學生,還有 20% 的學生成績優於你。
年級排名能幫助招生官更全面地評估你的學業表現——不僅是 GPA 數字,還能看出你在同屆中的相對競爭力。優秀的 GPA 和年級排名不僅能提高你獲得獎學金的機會,如果成績為全班第一,還有機會被選為畢業生代表(Valedictorian)。
在中學階段,GPA、學期 GPA 和累積 GPA 都是衡量學業表現的重要指標,但在申請大學或各類獎學金時,年級排名也是一個讓你脫穎而出的關鍵。光靠 GPA 有時可能不足以讓你進入理想學校或獲得特定獎項,但優秀的年級排名則能大幅提升錄取與獎學金的機會。因此,若你希望實現升學目標,讓努力獲得回報,就必須從高中開始密切關注自己的 GPA 與年級排名變化。